2012-11-21

【艾未未 草泥馬】尚未打敗河蟹

因為工作,加上沒被逼寫影稿的關係之下,已經有兩個多月沒看電影了,直到今天。
這種放假的感覺,像失而復得。不過對現在上映中電影有點脫節,所以想也沒想,就直接去看《艾未未-草泥馬》了。



片名是有那麼一點不雅,但我覺得是沒什麼不妥,如果能了解艾未未之於中國,那就覺得這詞兒表達很貼切又爽快;這是美國紀錄片導演艾莉森克萊曼(Alison Klayman)貼近中國藝術家艾未未,兩年所呈現的紀錄片,大概是2009-2011年這段期間。

他的藝術作品基本上是概念,不是那些技法的東西;言人所不敢言,敢於挑戰權威,不過在紀錄片裡,也能理解他為何有這些「藝術行為」產生了。

訪談者問:「你難道不怕嗎?」
艾:「我當然怕,而且比其他人還怕。因為我知道危險才必須要勇敢,如果你不採取行動,危險只會越演越烈。

這句話讓我印象很深,藝術或許給一般人印象是很無用、高高在上,或者是排除社會化的。若是如此,相信便是那國家社會逼使他們不能加入這樣的元素來創作,尤其在敏感的中國,當然藝術家們也只能做那些無關痛癢的議題.....說坦白,那已限制了藝術的使命,但絕大部分的他們只能屈就,因為要生活,不敢對抗,索性旁敲側擊用作品在表達人性黑暗面,或者再直白一點--社會不公。卻沒人像艾未未一樣,直接說阿共政府的問題點,甚至去做政府應該要做的事情。

裡頭其中講述到中共當局隱瞞汶川大地震罹難人數數據,而艾未未為了蒐集名單,將消息發佈到推特,許多民眾因為看到他的推特發佈,而挺身出來當志願者,著手一起進行地毯式調查,歷時兩年。名單貼滿整面工作室的牆,看來怵目驚心,有如電影《唐山大地震》裡頭最後一幕的罹難者名單,令人起了難過的震撼。

當然直言、勇敢的人自始至終都很吃虧,今天你發動革命了,明天就等著坐牢或者被勞改,不然就得死。再不然呢,就像艾未未一樣,因此承受被監視、監聽、禁止發佈blog等等行為,甚至軟禁。因為專制的體系國家,根本由不得你個人勢力比國家還強大,具煽動性,所以不知不覺就被「和諧」了。

可能大家還有印象,在今年一月時,北美館有<艾未未個展:缺席>,其中有三張照片是連幅,他拿著新石器時代的陶器,讓它自由落下,攤在地上成一堆碎片。

會可惜嗎? 大家只看得見「喔!那是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耶,你就這樣讓它碎掉?!」但他的解釋很有趣:中國的文化,也是因為文化大革命這樣碎掉不少啦,加上每天不斷的上演破壞建物、新蓋大樓,這樣的過程,不也是一種類似的表現嗎? 這就可以比照他在陶器上寫Coca-Cola的logo概念一樣。

紀錄片裡請了藝術家陳丹青、謝德慶、路青等人參與訪問,談他們眼裡的艾未未,在藝術與愛國的平衡之下,他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,而這是沒有人敢與之並肩齊走的。與其說這部是藝文紀錄片,不如說是政治迫害寫實紀錄片,當然了,這部片不可能在中國放映。


自由就像空氣一樣,雖很重要,但平時卻不太在乎;一旦在乎,便是即將失去之時。

其實我不想說太多,紀錄片便是寫實,不是故事,要親身用眼睛去閱讀畫面,才能領略那份單薄的自由,其實真的很可貴。


   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如要留言,請留下名字或暱稱,方便作直接回覆, thank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