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-08-12

《變形記》自我的存在

其實很久以前,我就在注意意識流的相關作品了,不過一直沒有仔細閱讀這類書籍。

為了便於初步進入意識流小說,我就先選擇了卡夫卡的<變形記>來看,它也是一本典型存在主義的小說,講述一名業務員葛雷戈在一天早晨,突然之間變成一隻甲蟲的荒誕故事。



乍聽之下應該覺得很有趣吧? 也似乎很適合畫在繪本裡給兒童看,不過這卻是描述一件荒謬又悲慘的事情,我們能說卡夫卡想像力很豐富,也能說他是一個內心堅強與無助並存的人,才有辦法將這兩者合而為一地來寫成短篇小說。

或許會有人說,為什麼他會變成甲蟲,而不是狗、貓或者鳥?

我相信每種東西或角色,都有它該說的意涵。
我們都知道昆蟲在變成成蟲之前,需要經過「變態」,也就是形態及習性的變化,就像雞母蟲是獨角仙、金龜子的幼蟲,你根本無法從外觀來判定,這隻雞母蟲長大會變成哪種昆蟲。將這套模式,套用在人的身上,那也會是一種「變態」嗎?

對於世界來說,他的形態是徹底改變了,這是「實際的自我」,那對於他自己本身來說,有改變嗎? 他還是葛雷戈啊! 這一樣也是「實際的自我」,只是這僅存於葛雷戈他自我認同的部分而已。所以,他說的一字一句,心想大家都聽懂了,事實上大家聽到的只是蟲叫聲。

這是一種對「葛雷戈」的認知情形的落差,也是一種溝通上的隔閡,是認知型態上的變態。


另外一種是家庭關係上的變態,也可以泛指現在人關係上的轉變。
葛雷戈在變甲蟲之前,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,他每日不斷地勤奮工作,為的就是給家人溫飽,甚至想要讓妹妹去國外唸音樂系...情況看得出來他是極力為這個家庭奉獻的。而家人每到了發薪日,都會興奮地等著他的歸來,臉上總是洋溢微笑;某天,這個經濟支柱在意外中莫名成了甲蟲,除了造成大家的驚愕之外,也考驗著人性親情。

情感是一點一滴隨著時間變化的,或增或減。當現實苦悶,已超越了過去所辛苦經營的溫馨感動,人的耐性也會逐漸損耗,最後想除去而後快。其象徵的角色為葛雷戈的妹妹。她從憐憫到厭惡,甚至懷疑甲蟲根本就不是哥哥,要是哥哥早就離開了,不會為家人帶來麻煩。

轉捩點為甲蟲的髒亂環境,讓這一家人無以放下心來搬家,這也是讓人感到荒謬又驚愕的想法。

所以真正的存在感是什麼?

似乎不是自己一個人認為就夠了,也需要獲得別人的認同才能確立。這個社會便是如此,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斷在轉變,因為一些小事交集或分離,或許因著很多不明難解的理由,我們可以嘲笑,也可以懷疑,但肯定的是,它還是發生了。

然而時間流逝,現在你思想的事情,過不久又被另一批覆蓋掉了。曾經你認為不好的,之後反而會讓你覺得慶幸;過去好的,現在也未必了,因為一切都在「變態」之中。


p.s: 以上所指的變態,都是改變形態之意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如要留言,請留下名字或暱稱,方便作直接回覆, thanks.